改革开放三十年来,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,但也面临许多问题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,优化产业结构,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,增加农民收入等等,是关系经济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。
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,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,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,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,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,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议指出,我们要抓好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,把握农村改革这个重点,在统筹城乡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,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,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。
不可否认,改革开放这三十年来,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进步。以广东为例,1998年广东GDP总量超过新加坡,2003年超过中国香港,去年广东的GDP达人民币30673亿元,经济总量首次超过台湾地区。广东的成功是中国经济成功的一个缩影,广东经济这二三十年来的快速增长得益于广东的经济模式。但现在,这种以加工制造为主的产业结构却面临着巨大的压力,由于先期的产品设计、原材料采购和后期的物流配送、定单处理、批发零售等高附加值环结均掌握在国外企业手里,我们所掌握的是附加值最低的生产环节,这就使得我们处处受制于国外企业。再加上近几年人民币汇率上升、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,使得中国企业举步为坚,不得已只得进一步压缩劳动力价值,富士康的悲剧就是中国企业的一个真实例子。
另外,粮食问题也日益严重。目前全世界新增了1亿缺粮人口,37个国家因粮价飙升而导致骚乱。我国粮食的库存和供给目前还算稳定,但随着经济的发展,城市化的扩大,耕地减少,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,这就使得我国粮食生产面临严峻的挑战,而粮食价格的低廉进一步打击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。在国际上,发达的粮食出口大国看准了国际市场粮食短缺的机会,以基本农产品和转基因产品打入缺粮国家,借此来掌控这些国家的命运。
对于以上这些国内国际复杂的经济形势,党中央早已看清,并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,优化产业结构,推动农村改革,抓住重要战略机遇,争取在经济发展上取得重大突破。
日本战后经济的崛起,对我们现在的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,结合目前中国的经济的现状,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,就必须进行技术革新,打造中国的品牌,掌控产品设计、原材料采购、物流运输等高附加值产业环节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。
对于农业的发展,虽然提高粮食价格可以促进农民增收,但这并不是一个万全之策。一方面提高粮食价格,另一方面要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,藏富于民。当全国老百姓都富裕的时候,对于提高的粮食价格自然也就可以承受,进而也实现了农民的增收,可谓一举两得。
目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,我们坚信在党的领导下,一定能冲出困境,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