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全面展示新密法院在“亮身份 展形象 树品牌 看效果”主题活动中的积极作为与显著成效,展现新时代党员法官的精神风貌,展示关键少数模范带头作用,推动实现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。新密法院开设主题活动风采展专栏,结合【微光亦闪耀】栏目,本期推出作品“用心用情解纠纷 以理以法促和谐”。
在新密法院,有这样一位女法官,她年龄不大,却始终秉持着司法为民的初心,倾注耐心与智慧,为当事人化解纠纷,为社会传递温暖,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故事。
法官介绍
谷萌萌
新密法院立案庭员额法官
谷萌萌,1989年12月出生,研究生学历,2018年7月进入新密市人民法院工作,现任新密法院立案庭员额法官。她对小额诉讼案件颇有研究,其撰写的《基层法院在适用小额诉讼程序中的困境和出路》曾在河南省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学术研讨论文中获得二等奖,因工作突出曾多次被郑州中院、新密法院评为办案标兵。
法官故事
担任员额法官以来,谷萌萌主持调解过多起民事纠纷案件,充分发挥人民调解作用筑牢基层矛盾纠纷化解“第一道防线”。
这不,马某和杨某这对上下楼的邻居,就因一场意外的漏水事件,陷入了纠纷的漩涡。
事情的起因是居住在楼上杨某出门时忘记关闭家里的水管总阀,导致屋内积水过多,积水顺着地板缝隙下渗,流到了楼下马某家中,当时家中无人,致使马某的屋子遭受了严重的损坏:墙面开裂、壁纸和吊顶脱落,门框和门也起皮儿变形。马某多次试图和杨某协商解决赔偿问题,可杨某却避而不见,电话不接,无奈之下,马某将杨某诉至新密法院。
谷萌萌法官收到该案件后,深知邻里纠纷不能简单地一判了之,于是决定采用线下调解的方式,希望能化解双方的矛盾,使这对儿邻居重归于好。
调解当天,杨某一走进调解室,情绪就非常激动,叫嚷着不同意调解,要让法院判决,不管结果如何都要上诉,甚至申请再审。面对这样的情况,谷法官并没有急于讨论赔偿事宜,而是耐心地倾听杨某的倾诉。
她常说:“当事人需要一个倾诉的平台、一只愿意聆听的耳朵,把负面情绪发泄出来。如果硬判下来,对方气没有消,不自动履行应该履行的赔偿义务,法院再强制执行,恐怕当事人之间一生都会生分,弄不好还会激化矛盾。”
谷法官与杨某聊起了他们邻居之前的关系,询问杨某房屋的居住情况,了解在矛盾发生前其双方的相处模式,还关心地问杨某在得知马某房屋受损后采取了哪些措施。在谷法官耐心引导下,杨某逐渐平静下来,开始述说纠纷发生的经过。
听着杨某的叙述,谷萌萌敏锐地察觉到这对邻里之间的矛盾并非不可调和,只是先前杨某在处理房屋受损问题上的进度太慢,导致马某一家无法正常居住,才被迫诉诸法律。找到问题的根源后,她以“远亲不如近邻”为切入点,分享了自己邻里相处中的一些小事,用这些生活化的例子让杨某明白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性,杨某的情绪稳定了下来。
鉴于此,谷法官又和杨某分析了这起案件的利弊。如果继续诉讼下去,马某因为房屋无法居住,暂住在别人家中,生活不方便的同时,还要申请财产损失鉴定,这又会产生额外的鉴定费和时间成本,对双方都不利。
“如果咱们这次调解没有结果,下一轮调解我们就把地点定在马某家中,让您亲眼看看马某家的受损情况,也换位思考一下,如果这件事发生在您自己身上会是什么感受。”谷萌萌巧妙地说着。
听到这里,杨某态度有了转变,赶紧表示不用再跑一趟马某家,今天就进行调解,并提出了自己的赔偿方案。
但是马某对杨某的赔偿数额并不满意,谷萌萌法官又开始在双方之间进行沟通,经过几轮耐心的协商,双方终于就赔偿数额达成了一致。当天下午,杨某就将赔偿款转给了马某,该案件成功调解。
谷萌萌感慨地说,“这个案件虽然标的额不大,但调解成功的意义却很重大。它不仅解决了双方的纠纷,避免了诉讼带来的各种成本和不便,还尽量保留了邻里之间的情分,算是做到了真正的案结事了。”
一次邻里纠纷的小事,让我们看到了谷萌萌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智慧和耐心。她用心倾听当事人的诉求,从细节中寻找突破口,用温暖的话语和专业的分析,拉近彼此的距离,让矛盾双方在法律的框架内找到平衡点,实现和谐共赢。
谷萌萌常说,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各种纠纷,但只要我们秉持着理解和沟通的态度,积极帮助当事人寻求解决办法,就一定能化解矛盾,让生活回归和谐美好的轨道。就是这样的一位青春洋溢的女法官,正用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的创新实践,在伏羲山脚下书写着司法温暖的民生答卷。